正在阅读:“我为什么逼孩子当班干部?”班主任一番话,被父母推上热搜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好文热点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“我为什么逼孩子当班干部?”班主任一番话,被父母推上热搜

转载 zhang2020/10/19 23:14:23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成长树 作者:成长树 69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
最近,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热搜:

 

四川达州一所中学有一个班级,全班62个孩子都当了班干部。

 

据说开学之初,班主任让大家报名班干部,可孩子们积极性不高。

 

李老师就提议:每个人都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,每个人都要当班干部。

 

李老师把黑板、电灯、风扇都设了专门的管理员,甚至是楼层厕所,也设置了男女管理员。

 

62个孩子,人人是班干。



班主任说:“职位和称呼不是最主要的,重要的是,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,唤醒他们的责任心。”

 

有了职务后,孩子们对“自己分内的事”格外尽心,班务管理,真的比以前好了很多。


事情被推上热搜之后,网友们对此事褒贬不一。


有人担心,这种做法,会助长孩子的“官本位”思想。



也有人说,这种做法,真的会侧面激励孩子变好。



其实我女儿所在的班级,也是这样安排的,每个孩子都是班干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责任。

 

所有孩子一起管理自己的班级,还是件挺好的事儿。

 

另外通过这件事,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我自己的体会。


之前很多父母都跟我说过,觉得孩子干什么都干不好,觉得孩子干什么都不积极、不要强。

 

其实有时候,孩子积极性不高,不是因为不想做,而是没自信、担心做不好。

 

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,就是父母或者老师主动给孩子创造机会,增加孩子的胜任感。

 

孩子的热情被点燃,知道自己努力可以成功,精气神也就上来了。



自信,来源于胜任感


 

我们都知道,自信,能让孩子充满朝气,一往无前。

 

可稳定的自信心,并不是凭空自我感觉良好,它是通过一点一点的胜任感,慢慢积累起来的。

 

如果说,自信是一种积极尝试的态度,那么胜任感,就是自信的来源。


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:

 

  • 我相信我自己

  • 我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件事

 

胜任感,既有勇于尝试的积极性,还有孩子对自我能力的把控。

 

就像一个很稳定的台阶,它一级一级,撑起孩子的自信心。

 

那么,胜任感是怎么来的呢?


浙江大学的胡海岚团队,曾用小鼠,做个一个著名的“钻管测试”:

 

科学家们准备了一截玻璃管,每次只能一个小鼠通过。

 

他们让两只小鼠在里面相遇,看谁把对方推出管道。



几次测试后,总是获胜的小鼠被挑出来,放在“高等级”组,总是被推出管子的,是“低等级”组。

 

再次比赛时,科学家们用激光激活“低等级”组小鼠的神经元,结果:

 

“低等级”组的小鼠也能逆袭,它们把“高级组”的小鼠推出了管子。

 

让人惊讶的是:

 

这样成功逆袭6次后,即便科学家不再帮“低级组”小鼠激活神经元,它们也能成功。



实验发现:

 

逆袭6次的“低等级”组小鼠,大脑负责进阶的神经突触处的连接,强度明显增加了。

 

也就是说,几次逆袭胜利之后,这些小鼠的大脑发生了质变。

 

而在人类身上,也存在同样的现象。

 

这个实验告诉我们:

 

胜任感,能改变人的大脑,改变人的生理结构。

 

一个孩子,如果累计了足够多的胜任感,他会越来越自信,甚至无惧挫折和困难。




胜任感,有3个层次



胜任感,可不仅仅是“获胜”、“得第一”,或父母简单鼓励,一味夸奖孩子那么简单。

 

深度的胜任感,往往有3级标准。

 

第一步,是能达到任务标准。

 

举个例子,我家孩子一年级时练习跳绳,老师规定:

 

女孩子一分钟跳17下就及格了,跳87下,能得80分,满分的话,是一分钟跳117下。

 

起初,我女儿一分钟能跳70多个,稍加练习,她就达到了老师说的“很不错”的标准,孩子很开心,但她并不满足。

 

这是胜任感的初级阶段。



胜任感的第二步,是优于过去的自己。

 

依然拿跳绳来举例,那段时间,我女儿每天练习,一周后,她就能跳到100多个了,达到了几乎满分的标准。

 

比以前进步很多,孩子有了更多自信,她的胜任感,稳定在了第二个阶段——比过去有进步。

 

胜任感的第三步,就是孩子自我察觉到,他在群体中比别人好。

 

后来,女儿班级举行了跳绳测试,班里能跳100多个的女生,并不多,女儿特别自豪,她觉得自己“体育”很厉害。

 

因为有了这些“获胜”的经验,后来,就连她最不喜欢的跑步测试,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。


想要获得深度、稳定的胜任感,对孩子们而言,并不容易。

 

可孩子们一旦习得了胜任感,他们积极主动、勇于挑战的热情,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了。

 


胜任感,才是孩子

“赢在起跑线”最好的方式



我们常说,现在的孩子“太脆弱”,其实,不是孩子不行,而是长期缺乏胜任感,让孩子缺乏自信。

 

父母与其小心翼翼维护孩子的自尊心,不如让孩子常常体会到“胜任”的感觉。

 

生活中,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:

 

当做一件有挑战,又恰好能胜任的事时,会感觉浑然忘我,忘记时间,并很有成就感,这就是所谓的“心流经验”。

 

反过来说,产生“心流经验”的过程,也能让孩子习得胜任感。



孩子做一件事时,可以试着从这4方面,帮他们习得胜任感:

 

▍帮孩子找准并明确目标

 

玩电子游戏时,每个人都很容易沉醉其中,就是因为,每个游戏,都有很明确的目标。

 

孩子们也是,不管写作业,还是玩游戏,父母们可以先帮孩子明确目标。


甚至可以树立一个“跳一跳、够得着”的目标。

 

可别小看明确目标,它对孩子们更加专心地投入其中,有很大帮助。

 

▍嘱咐孩子,一定要牢记规则

 

内化规则,是任务顺利进行的根本。

 

孩子们无论是做一道题,还是写一篇作文,又或是搭建一座积木房子,每项任务,也都是有规则的。

 

教孩子辨认并牢记规则,他们才不容易分神,能按目标,直线走下去。


 

▍目标太难?没关系,我们把它分解开

 

小时候,我们课间都做广播体操。

 

长长的10节体操,刚学的时候感觉太难了。

 

可在练习过程中,老师会把它“打碎”,用分解动作,一个一个教,所以最终,也就不觉得有多难了。

 

孩子们做事也一样,当他们感觉有困难时,父母可以试着帮孩子多分几个步骤。


这样,整个任务既连贯,又不会因为太难,让孩子失去积极性。

 

▍一些“及时反馈”,很必要

 

我觉得及时反馈这一步,也非常重要。

 

不光孩子,大人在做工作时,如果一项工作拉的时间太长,短期看不到结果,也很难有成就感。


孩子做任务时,在不打断他们的情况下,及时给予帮助,或积极反馈,能让孩子更有信心,完整完成任务。


其实,这4个步骤,就是帮孩子抓住“心流体验”的过程,让孩子体验掌控感、成就感。

 

孩子无论做什么事,都可以用这4步,完成一轮深度“胜任”的体验。





记得村上春树,曾在《挪威的森林》里写过这样一句话:

 

一个好的组织,可以让本不能胜任工作的人胜任了工作。

 

我觉得这句话,用在育儿上也很贴切:

 

孩子天生没自信,并不可怕。

 

最重要的是,父母怎么用智慧,让孩子习得成就和自信。

 

优秀的孩子,其实更多的是幸运。

 

他们也许本来胜任不了任务,却在父母的帮助下,轻松超越自己。


已有0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